邓超, 1988年会计学院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自由职业人。

2000年广州日报如是说:“5月9日,11名‘五一’期间闯入罗布泊探险的广东人顺利返回广州,这是国内首次组团在5月风沙酷热季节进入罗布泊探险。他们走访了当年斯文赫定留下足迹的地方,成为罗布泊干涸后第一个在五月份走进罗布泊的探险队。”

邓超便是这11名队员中的一位。他酷爱户外运动,热爱行走,他狂热的爱着这种探索与尝试,在车水马龙的繁华世界里,他只愿做一个虔诚的行者。

第一次去西藏是源于一种召唤。那年他去了珠峰、中尼边境,以后四年又去了两次珠峰大本营。“第一次亲密接触珠峰,咫尺之间,似乎触手可及。离开大本营前行,我一人执意要走到冰塔林,伴着莫大的敬畏,眼泪夺眶而出,猛然间我发现了这种孜孜以求的召唤,它就云集飘袅于山与山的哑语之间,至今我的梦仍被他的雄魂、大气磅礴占满。”

1999年底又自驾车从四川出发奔赴青海,憧憬着在阿坝草原迎接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旅途险阻,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经历了两次车祸,所幸都无大碍。“冥冥中,我似乎必须全身心的展开我的旅程。这就是我刻意选择的生活,我甚至迷失于这种执着。”

他自比为高原忠实的黎明守望者,曾在那儿的“玛吉阿米”酒吧留言簿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我是一个永远的旅人,永远听寂寂淡淡的心波在消散茫茫的沉默,我的血里有流不尽的偏执,我的心里是停不住的疯狂和追逐。”

“行走的生命”是邓超对自己的诠释。人生的长度是上帝决定的,但人生的宽度却由自己来把握,个人可为的空间就在于如何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广度和深度。登山,就是感受生命的动感所带来的无限的可能和无限的激情。行走的生命,其实就是邓超热爱生命的一种表达。

北京国际马拉松是邓超人生中的初马。马拉松,他曾以为这是他一生都无法超越的梦想。那天的天气并不好,凄风冷雨,然而就在枪响之后,激情瞬间点燃,一路亢奋,一任雨水扑面只顾在奔跑中延续自己。途中,他忘不了那位盲人跑手用手环将自己和队友联结在一起,一致的步伐短促的声音提示。“那种生命温热的感觉使人卑微的想要拥抱些什么,使人不忍超越他们。马拉松让你保持着一种不懈的追求,于是你的生命就拥有了一种更崇高的快感。”

初马之后,邓超与马拉松结下一种情愫,他爱上了在奔跑中延续自己的感觉。在初马后的半年时间里跑了7个马拉松赛和一个100公里超长马拉松挑战赛,完成了国内4大金牌马拉松赛--也就是完胜国内马拉松大满贯赛事,每个成绩都在4小时以内。他在回顾自己的马拉松旅程时不禁说道:“生命是如此奇妙,半年前我尚不知马拉松为何物,而今我竟然可以圆梦大满贯,你不去努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喜乐会在何处,相信我,你也能!”

从2010年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至今,邓超已参加了大大小小,不同难度的十几场国内、国际的马拉松赛事,并且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跑马拉松的坚持,源于他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心中有爱的他也与慈善结下了机缘。

2011年,他得知一位叫张源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手术费用,便发起和组织了2011“跑族”广江百公里跑慈善募捐活动,成功的为张源幕得手术所需费用。邓超的爱心行动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与支持。他说:“生命的选择权属于上帝,任何一个生命来到这世上,无论多么弱小,无论多么卑微,那都是不争的事实,那是上帝的选择。你要做的就是接纳和善待和包容。任何人都没有生命的选择权,你只有善待生命接纳生命的义务。我将把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投向慈善,其实我是个卑微的小人物,但至少我敢于拥抱那些卑微的生命。在慈善和爱的路上没有先后、高低、贵贱、贫富、大小之分。”

邓超一个爱跑的人,一个热爱生命,拥抱生命的人,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挑战与感悟后,对待生命的态度愈加虔诚与珍惜,“活在当下”是他一贯秉承的理念,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断的挑战极限,尽可能多的做着自己热爱的事。

(文/费丽雯  图/邓超  编辑/校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