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耀辉,1987年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税务专业本科毕业,现任上饶市国税局副局长。

 

记者从江西财经大学了解到,中国第一座税票博物馆将于2013年在江西财经大学蛟桥校区建成。根据设计方案,税票博物馆共231平方米,由序厅以及展厅两部分组成,将展示明朝、清朝、民国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共226张税票。税票博物馆以各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为背景,以税票实物展示为主,采用中、英文双语文字说明,适当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多角度、多手法表现展馆的主题思想,展现中国五千年文明和税收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据了解税票博物馆将展示的226张珍贵税票是由江西财经大学83级税务专业校友、上饶市国税局副局长曾耀辉收集并提供的。记者联系到曾耀辉,向他咨询了此次有关向博物馆提供税票的目的和意义。
  初次见到曾先生,当时见到的他戴一幅近视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知识型的领导,这位全国第一届税务专业本科毕业生,也是上饶市国家税务局唯一的一个博士。
曾耀辉是一名税票收藏爱好者,耗时20多年收集到上万张不同时期的税票,“由于博物馆场地限制,我选取了收藏中最具代表意义的226张精选藏品。”曾耀辉说,“由江西财大建成的税票博物馆,将是目前国内第一座专门的税票博物馆。”

  有五件“镇馆之宝”
  税票的雏形初现在明代中叶以后,由于明代税制中农业税占统治地位,税票多为农业税票,“所以藏品中的11张明代税票是十分珍贵且罕见的,所有藏品来自5个不同的时期。其中明代11张、清代43张、民国时期45张、革命根据地时期40张、新中国成立后77张。”
  据悉,在这些藏品中,税票博物馆选取了5张最具代表性的税票,可谓是‘镇馆之宝’。”记者了解到,这5张税票分别来自明朝、清朝、民国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是这5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税票,分别是:明代万历十年推税票,即买卖田地其田税推至买家的证明;清代江南徽州府歙县税票木印版;民国贴地图旗印花税票,盖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校长印的立信会计补习学校毕业证书;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赣南省赣县土地税免税证;解放初江西省人民政府税务局印发的机动车(船)使用牌照税证样张。
  税票见证时代发展
  据悉,不少税票由于其外形美观和内涵丰富成为众多收藏者的钟爱。“20多年来我收藏了上万张税票,它们不仅外表精美且具有历史内涵,对认知民生社会和以史为鉴促进当代社会科学发展有深刻的启迪。”曾耀辉告诉记者:“建税票博物馆不仅可以提升江西财大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在整个税收历史文化中,税票博物馆对历史、经济、社会都有重大的意义:税票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教育意义,是文化教育的基地。”
  记者了解到,税票是征税的凭证,可以反映出该时期的历史特点,如明代税制中农业税占统治地位,税票多为农业税票。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税票充分体现了人民政权税收特色,设计印制大多简单粗糙,折射出当时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新中国成立后,税收制度逐渐向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税票的沿革也反映出税收制度曲折发展的过程,新的历史时期,税票同样印证出中国科学快速发展的步伐。现在中国正朝着民族复兴和繁荣昌盛阔步前进,税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代其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建立税票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曾耀辉校友是一位著名收藏家,他在工作之余收藏了很多财税物品,注重税收理论与税史研究。出版专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税收史》、合著《中国印花税与印花税票》,该书对中国印花税制及税票史进行了深入发掘和全面整理,它填补了税票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因而获得 1999 年北京世界邮展文献类银奖,江西社科成果三等奖、亚洲邮展候选展镀金奖、第十六届亚洲邮展文献类银奖。2009 年曾耀辉与王乔(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合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票图鉴(彩印)》,该书收录了解放初期至 2009 年 60 年间历次发行的印花税票,该书图文并茂,准确翔实,直观易懂,并标出各类票品的收藏市场参考价格,融观赏性、实用性、资料性、知识性和学术性为一体,是收藏爱好者、税务人员和纳税人的必备工具书,也是税收、历史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对于推动收藏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文/王宇超  图/编辑 校友办)